風很大,電話里的聲音斷斷續(xù)續(xù)。
海島上,海軍某觀通站雷達班長楊軍給遠在四川樂山的妻子蔡夢嬌打著電話。
電話那頭,蔡夢嬌講起精心規(guī)劃的跨年活動,語氣很是興奮。身在遙遠海島,楊軍幾次想插話卻又憋回肚里。
望著遠方海面,眼前如放電影一般浮現(xiàn)妻子說話時的神情,時而歡笑、時而蹙眉……楊軍實在不知如何說出那句“對不起”。
老兵的心里,滿是愧疚。
再過幾天便是新年。為了2022的跨年,夫妻倆策劃了許久。按計劃,楊軍休假,然后兩人一起去川西的山里看流星雨。他們結婚已有5個年頭,相聚的時間屈指可數(shù)。
蔡夢嬌是小學老師。每到新年,打開微信朋友圈總是一張張闔家歡慶的鏡頭,她卻只能眺望遠方,想象著那盞遠方海島上的燈火。
總有一盞燈為你點亮,于是眺望成了習慣。這位軍嫂心里,那盞島上燈火就是她生命中最奪目的流星雨。
每一次眺望,蔡夢嬌的目光里總是閃爍著星光。她相信有星光,就有牽掛。她更相信,當丈夫楊軍一天天、一年年守望祖國海疆、為祖國站崗,自己的目光一定會在某一個時刻和丈夫的目光交匯。那是彼此守望帶來的溫暖,也是他和她堅守的動力。
——編 者
有一種目光來自彼此的守望——
相思隔著海
蔡夢嬌和楊軍的老家都在四川樂山。自從嫁給楊軍,蔡夢嬌旅行的目的地就變成了楊軍駐守的那座海濱城市。
望著大海,蔡夢嬌的眼眶盛滿思念。相識至今,他倆還從沒在一起跨年。這個29歲的軍嫂一直想完成一個心愿:拍一張兩人同框的照片。她說,畫面中的夫妻倆要一起眺望一個方向,“而不是隔海相望”。
日歷一張張翻過,到了去年12月的第一天,楊軍和觀通站站長劉杰聊起元旦回家探親的想法,站長答應得干脆。晚上,得知消息,蔡夢嬌開心極了。
誰知,12月中旬,突然來了保障任務,上級要抽調(diào)幾名骨干到其他單位協(xié)助完成任務。楊軍和另外2名老兵都是專業(yè)骨干,尤其楊軍是站里重點培養(yǎng)的雷達操縱員,這樣的任務3個人肯定都要上。
沒等領導分配任務,楊軍就找到劉杰:“站長,重大任務我參與了好多次,這次也不能落下。”
走出站長房間,楊軍“撓著頭”,想著如何跟妻子解釋。
在蔡夢嬌眼中,楊軍是個“細心人”。他們第一次見面是在一個年末。那是12月的倒數(shù)第二天,他們相約見面。那年的跨年夜,蔡夢嬌要陪伴父母和一大家的親戚聚餐。而新年過后第二天,楊軍就要踏上歸隊的旅程。見面匆匆,楊軍為她準備了一盒甜點。
后來,他們結婚了。那一年,楊軍幾乎一整年沒有休假。跨年夜,夫妻倆煲電話粥。聊起當年初識的情景,兩人覺得“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”——任何遺憾都是為了更加美好的未來。那時,他們就商量好:“一定要一起跨年。”
很快,到了2020年的除夕夜。
島的這一邊,楊軍和戰(zhàn)友們守著雷達屏幕。岸的那一邊,千家萬戶燈火輝煌,蔡夢嬌與親人圍坐桌前慶賀新年。天空中轉(zhuǎn)瞬即逝的焰火和遠處依稀的鞭炮聲,昭示著新年的到來。
旁人花前月下、相伴相守的幸福,注定與他們無緣。然而,距離不能阻隔真情。大年初一中午,蔡夢嬌在電話里捎去了牽掛:“昨天值班累不累?”
電話這一頭,蔡夢嬌纖細的右手手腕上,戴著一串貝殼手鏈——那是幾天前,楊軍從海島寄來的新年禮物。
從相識到相知,每一個不能相聚的節(jié)日,楊軍都會精心為妻子準備一份禮物,就像初識的“一盒甜點”。這一次,楊軍用貝殼制作了一串手鏈,寄給遠方的愛人。
戴上手鏈,蔡夢嬌的腦海里浮現(xiàn)出那個“人高馬大的軍哥”的樣子。“希望明年能一起跨年。”電話里,蔡夢嬌的聲音甜甜的,淚水卻在眼眶里打轉(zhuǎn)。
這對小夫妻總是小心翼翼地避免提到相聚,生怕觸動心中那根敏感的神經(jīng),戳破彼此佯裝的堅強。
那年中秋節(jié),蔡夢嬌選擇奔赴小島與楊軍團圓。從四川老家到軍營駐地,她乘坐4種交通工具,用了3天時間。“清晨就出發(fā),車子開了16個小時,又坐了許久的船,我以為終于到目的地了,結果還要上山。”
第一次上島,蔡夢嬌認識了島,更心疼守島的人。
在島上,蔡夢嬌跟楊軍一同走山路,一起給營門斜坡上“守家”兩個大字描紅。這段時光,讓她懂得了“守家”兩個字的重量。
中秋月圓,恰逢楊軍值班,站里考慮他家屬來隊,原本計劃協(xié)調(diào)換班。跟妻子商量后,楊軍還是走上陣地值班。
“嫂子……”一個年輕的聲音在窗外響起,蔡夢嬌打開門,只見一個精致蛋糕旁,出現(xiàn)五六雙寬厚的手——一雙雙手,緊緊攏住蛋糕上一簇簇燭光。在燭光中,是一張張燦爛的笑臉。
“嫂子節(jié)日快樂!班長值班,我們做了一個蛋糕給您送來。”那個節(jié),蔡夢嬌記住了蛋糕的甜,更記住了一張張戰(zhàn)士的笑臉。
去年,楊軍因為表現(xiàn)優(yōu)異榮立三等功,單位敲鑼打鼓把“三等功臣之家”的榮譽牌匾送到家門口。那一刻,蔡夢嬌收到了這份獨屬于軍屬的榮耀與自豪。
過去的點滴一幕幕浮現(xiàn)眼前,她的眼中滿是淚水。
理解的種子,其實早已在蔡夢嬌心中生根發(fā)芽。當初打個電話也會哽咽的女孩,一點點學會了堅強。
這一次,聽說楊軍又不能回去,蔡夢嬌清亮的聲音從電話中飄然而出:“好嘛,沒得事,你好好守著那邊的家,我守著這邊的家,我們一起‘守家’,這也是團圓。”
小島上,楊軍聽著電話,耳邊是呼嘯海風,心中一片暖意。
有一種目光源自內(nèi)心的熱愛——
小島也是家
初冬的海島,寒風中帶著一絲暖意。一個好消息在島上不脛而走:“知道嗎?王關龍班長戀愛啦!”
剛值完夜班的王關龍走下陣地,發(fā)現(xiàn)路上的每個人都沖著他笑,一時有些摸不著頭腦。
二級軍士長王關龍,如今已經(jīng)40歲。他是戰(zhàn)友眼中的好班長、鄰里眼中的大孝子,同時也是讓全島官兵又愛又愁的“大齡優(yōu)質(zhì)青年”。
21年前,一個大雨天,王關龍上了島。光陰荏苒,當年那個青澀的大男孩,如今已經(jīng)成了島上資歷最老的兵。
熱愛,讓時光不再漫長。
王關龍愛這座島、愛這個站、愛這身軍裝。打小起,他和他的哥哥就在海邊嬉鬧著長大,兩人一起許下了要當海軍的豪言。
19歲那年,夢想的種子開了花。王關龍和哥哥相繼入伍,穿上了同樣的水兵服,一個去了陸戰(zhàn)隊,一個來到這座島。
2015年春節(jié)前夕,正在站里掛燈籠的王關龍接到哥哥打來的電話,得知父親罹患肺癌的噩耗。那天的海面波濤洶涌,一如他的心情。
匆匆趕回家鄉(xiāng),王關龍見到病床上的父親,萬般酸楚涌上心頭。那一刻,王關龍這條“龍”有了“上岸”的念頭。望著海面,他的目光透著復雜情緒。
可父親不同意:“龍兒,不要操心我,你要是能穿一輩子軍裝才好。一定要珍惜這身軍裝。”
2017年中秋節(jié),父親永遠地走了,臨終前說了“兩個遺憾”——遺憾沒能看到龍兒娶妻生子,遺憾沒能去他守了10多年的島上看一看。
岸上的父親走了。含著淚的王關龍回到島上。
2020年,因為表現(xiàn)突出,王關龍受到單位的表彰,單位派人把他的母親請上了小島。在戰(zhàn)友攙扶下,王媽媽看著島上的一草一木,目光里滿是欣慰。
摸一摸兒子干凈整潔的被褥,王媽媽對王關龍說:“島的樣子,媽記下了?;氐桨渡?,我說給你爸爸聽。”這一句,讓在場的戰(zhàn)友們落淚了。
下士劉西洋告訴王媽媽,當年他第一次到站里,是王班長手把手教他疊被子。食堂吃飯,看他狼吞虎咽,怕他長身體不夠吃,王班長把自己的雞腿放到他碗中。
中士陳坤貴告訴王媽媽,有一年他生病,是王班長幫他頂了3天的班。
教導員劉超男告訴王媽媽,這座站里的每一個石刻,王關龍都親手雕刻過。
“岸上的家,島上的家,其實都是家。”王關龍這樣說。這句話,讓王媽媽眼中噙滿淚水。母親臨走前,還沒忘拜托戰(zhàn)友,給她的“龍兒”介紹對象——母親的眼中,無論什么時候,兒子永遠是孩子。
沒想,戰(zhàn)友們當真了:一到元旦、新年,大家總是搶著讓王班長休假,讓他早點回去相親。
愛,常在轉(zhuǎn)角遇到。
去年夏天,王關龍聯(lián)系在老家海南萬寧的高中同學辦事,認識了他的“小同事”曾葉。曾葉是個95后,小姑娘有銀鈴一般的聲音,也有活潑真誠的性格。在不遺余力地幫助“王大哥”解決了難題之后,王關龍對她心懷感激。從隔三差五的問候,到每天的噓寒問暖,兩人漸漸成了相互關心的兄妹。
王關龍性格靦腆,他這個“鐵樹”始終不愿表露對曾葉的欣賞。去年11月,還是老同學這個“月下老人”牽線,他們順利確定了戀愛關系,兩人還約定今年春節(jié)見面一起請“月下老人”吃頓大餐。
距離春節(jié)還有不到一個月時間,王關龍每次值班結束都要和曾葉視頻通話……“王班長的喜事,就是站里兄弟們的喜事。”戰(zhàn)友們看在眼里、悄悄喜在心上。
那天,王關龍從陣地走回宿舍,明白了戰(zhàn)友們“沖著自己笑”的原因,他想了想,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,也笑了。
一張張笑臉,透著戰(zhàn)友們沉甸甸的關心。在老兵王關龍看來,這是島和岸之間無法剪斷的羈絆——只要有愛,小島就是家。
有一種目光是對未來的美好憧憬——
島岸心相連
2021年最后一天的晚餐時間,祖國東邊的一座小島飄起陣陣炊煙。
營區(qū)里格外熱鬧,抱著兒子的某觀通站站長王凱鵬,身旁依偎著妻子。他們與堅守這座島的戰(zhàn)友一起,共同迎接2022年的到來。
歌聲和祝福聲中,一家三口的臉上寫滿了幸福。
“上菜咯!”飯菜飄香中,王凱鵬望向妻子,時間仿佛回到了他們初次相見的那天。
2017年,王凱鵬用真誠打動了單彥芳。1年后,在家人的祝福中,兩人攜手邁入了婚姻的殿堂。
2019年元旦,妻子告訴王凱鵬自己懷孕了。這個皮膚黝黑的漢子,在視頻那頭笑得露出一口大白牙。那天望著大海,王凱鵬的眼中滿是美好憧憬。
去一線觀通站是王凱鵬的夢想。他沒想到,就在兩人守望孩子誕生的幸福日子里,人生的機遇悄然而至。
當時,一座條件艱苦的海島觀通站需要一名站長。旅領導對他委以重任,可考慮到他家中情況,不免有些猶豫。
妻子單彥芳卻鼓勵他:“島上有你的夢,為何不去追?”
人生機遇面前,一份支持總能讓人擁有勇氣——有了妻子的鼓勵,王凱鵬邁著堅定的步伐上了島。
到站一個月,他得了蕁麻疹,半夜癢得睡不著。那時,單彥芳在家中獨自一人挺著肚子產(chǎn)檢……每當夜深人靜想到這些,他就忍不住拿起手機給妻子發(fā)信息。
牽掛,總是無時無刻;關心,總是無聲無息。
王凱鵬每次和妻子視頻通話,都會給她展示大海的遼闊、晚霞的瑰麗。在視頻看不到的地方,卻是紅腫的皮膚和堅守海島的漫漫長路。
孩子出生沒多久,因為工作需要,王凱鵬又被調(diào)去了另外一座海島任站長。今年元旦前夕,妻子帶著孩子跋山涉水上島陪他過新年。不想,在一家人團聚的第3天,王凱鵬接到參加上級比武的通知。
那一刻,單彥芳的目光一如以往滿是理解。“你去年不是比武拿了第一嘛,我覺得今年你也能行!”榮譽是軍人最耀眼的勛章,在單彥芳眼中,他的勛章也是她的驕傲。
這次比武,王凱鵬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,實現(xiàn)了“兩連冠”。比武一結束,他就歸心似箭朝海島奔去。
這次,他在岸上,她在島上。
坐上進島的船,站在甲板上遠眺小島的方向,王凱鵬讀懂了妻子那份奔赴山海的勇氣,更讀懂了作為丈夫的責任。
他選擇守島,她就選擇用堅韌的心,架起連接島和岸的橋。
如此,山??啥?,島岸可連。(王雪鈞、張容瑢)